| 网站首页 | 资讯 | 影音 | 图片 | 论坛 | 模拟驾考 | 免费取名算命 | 瓷都工具 | 留言本 | 域名 | 瓷都商城 | 汇款 | 
您现在的位置: 瓷都热线|诚信中国:“一就是一”(1941.CN) >> 资讯 >> 瓷都德化 >> 综合新闻 >> 正文 登录 注册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资讯
姓氏演绎的“海丝”         ★★★
姓氏演绎的“海丝”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更新时间:2002-2-25
【声明:转载此信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内容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由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果您对本信息有什么意见,欢迎和本站联系,谢谢!】http://CiDu.Net

《人文篇》策划语:这里曾是东方第一大港,这里曾长期生活着阿拉伯、摩洛哥、波斯、叙利亚与印度诸国的商人和传教士,这里曾经出现“缠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的繁荣景象。

  在这些异乡人中,尤以来自阿拉伯等信奉伊斯兰教国家的为多,他们中有许多人留了下来,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产生了从中国姓氏的“土生蕃客”。

  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异乡人的后裔何在?他们是否还保持着先辈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在进行了一番全城大寻访之后,天天周刊带您走近——— 蒲松龄是泉州蒲氏“本家”?蒲维忠说,现在他们的生活起居还保持着穆斯林风俗,如每年遵守三大节日,即“圣纪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不吃猪肉;过到伊历新年时杀牛宰羊,到清净寺里让阿訇写个春联。

  提起泉州的阿拉伯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蒲寿庚。的确,泉州历史上最为显赫的阿拉伯裔家族恐怕要属蒲氏,而且蒲家世为海商,堪称最典型的“海丝”家族。在蒲寿庚时代,以蒲氏家族为代表的阿拉伯侨民集团在刺桐城的地位举足轻重。

  由于旧城改造,蒲家后人多已迁出旧厝所在地涂门街东鲁巷,记者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一个蒲氏后人--蒲维忠。蒲维忠笑称自己对家族的了解也是陆续从专家的考证中获得的。蒲维忠说,蒲氏后人中还留居泉州城内的不过百人,但晋江东石、永春、德化还有不少蒲氏后裔。现在他们的生活起居还保持着穆斯林风俗,如每年遵守三大节日,即“圣纪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不吃猪肉;过到伊历新年时杀牛宰羊,到清净寺里让阿訇写个春联。不过,蒲维忠也承认:“现在没那么讲究了,宗教信仰自由了嘛,如果媳妇、女婿、甚至是嫁出去的女儿不再信仰伊斯兰教,一般也不勉强,只要尊重穆斯林风俗也就可以了。”

  曾经如此显赫的家族,为何留在泉州城内的后人如此之少呢?据考证,蒲寿庚降元后,官越作越大,蒲家掌握泉州市舶司多年,其子侄亦历任高官。但由于蒲寿庚曾几次反对元朝的错误决策,加上元廷怕蒲寿庚的势力庞大,慢慢地削弱其兵权,控制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就连蒲寿庚之婿,巴林巨商佛莲死后,元廷亦借其无裔为由,夺其庞大财产,引起了蒲氏对元的不满。元廷对蒲氏的“假重用、真利用”,促使蒲氏家族与元廷貌合神离,关系日益紧张,到元末终于决裂。元末,蒲氏家族因卷入泉州“亦思巴溪兵乱”,而遭到元廷镇压、夷族。那场浩劫中的幸存者逃至晋江东石古榕后定居了下来,其后裔又迁至永春、德化,甚至海外,后来泉州市区的蒲氏族人亦是从东石迁回的。

  昨天,一位晋江东石的蒲氏后人蒲榕先生致电[天天周刊],他说,就连祖籍山东清代大文豪蒲松龄也是他们的“本家”。但这个说法并未得到专家的支持,泉州文史界专家林少川和刘志成都认为,这种说法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证据。金氏族谱内附言情小说《金氏族谱》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谱中附加许多其他的东西,如金呵哩重修清净寺的《重建清真寺碑》;甚至还附入一部名为《丽史》的言情小说,这在修谱之中实属罕例。

  泉州金氏(大半)是元末泉州守将金吉的后裔。金吉在平定泉州“十年内乱”中有功、其子金呵哩是清净寺重修的出资人,金氏在泉州亦是显赫之家。但金家人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自家那部最特别的族谱。

  记者在大寺后原金氏祖宅附近,找到了几户金氏后裔。金世达,一位69岁的退休老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金先生说,金家的祖宅和宗祠均因故被毁,所以先人未能留下多少遗物以资凭吊,只有一部族谱代代相传,可惜完整的族谱又于文革期间被毁了大半,现存于世的部分仅记载至九世。《金氏族谱》的原稿已被博物馆收藏,金老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是其影印本和他陆续收集的金家史料。从其族谱的记载来看,金家历史虽亦与“海丝”有关,但其祖先却是从陆路而来。

  《金氏族谱》有许多特殊之处,据说原稿用纸是撒着金粉的,非常名贵,以至于族谱后部空白的部分常常被人偷偷抽走。但《金氏族谱》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谱中附加许多其他的东西,如金呵哩重修清净寺的《重建清真寺碑》;甚至还附入一部名为《丽史》的言情小说,这在修谱之中实属罕例。这部小说的校注者黄天柱、廖渊泉称这部无名氏所著的《丽史》,“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泉州古代第一部言情历史小说,堪与著名戏曲《荔镜传》相伯仲……泉州金姓回族为宣扬其祖先金吉的功绩,特掇入明代纂修的《金氏族谱》中。此亦修谱之罕例”。

  传到今天,金氏子孙在泉州已有数千之众,遍及泉州各县、区、市,还有许多后裔迁居省外、海外。金老先生坦言现在家中已不再信仰伊斯兰教,但他还将继续收集有关金家和泉州阿拉伯人的史料,希望有一天能还族谱原貌。“苏家鼻子”与“丁家胡子”胡子没见着,阿拉伯式的鼻子记者倒是见了不少,而且还不止是“苏家的”。其实黄氏、蒲氏、甚至金氏后裔,至今仍有这种特征———鼻梁低而鼻尖高,让人印象深刻。

  泉州有俗话叫“苏家的鼻子”、“丁家的胡子”,说的是看苏家人的鼻子与丁家人的胡子很有特色,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阿拉伯人的血源特征。

  2002年2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晋江陈埭的丁氏宗祠时,正巧赶上当地丁氏穆斯林欢度古尔邦节。看着几十名头戴白帽的穆斯林穿梭于丁氏宗祠和宗祠旁的清真寺之间,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在清真寺旁,几个大汉正在宰杀几只羊,据在场指挥的丁国标先生介绍,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因此在伊斯兰节日时,他们一般都杀牛或羊来庆祝。在丁氏宗祠的门檐上,记者看到这样的祝贺横幅:晋江市陈埭镇穆斯林欢度古尔邦暨元宵佳节活动。看来,伊斯兰风俗已与传统的中国节日很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遗憾的是,在采访中,记者并没有看见有丁氏族人蓄着那“著名”的大胡子,但据记者观察,丁家人的胡渣都够浓密的,如果长长的话,应该就带有阿拉伯特色了。

  胡子没见着,阿拉伯式的鼻子记者倒是见了不少,而且还不止是“苏家的”。其实黄氏、蒲氏、甚至金氏后裔,至今仍有这种特征--鼻梁低而鼻尖高,让人印象深刻。黄秋润先生就笑称自己“返祖”,他说,中东代表见他,说他像中东人;也门代表来,也说他像“自家人”。现在,黄先生的小孙女也长着一幅“阿拉伯式”的鼻子。看来,这些泉州俗语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声明:以上信息资料大都是网上搜集而来,版权归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告知我将马上改正。
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观点只是原文观点,各种说法未经一一确认。并不代表本站认可此观点!!
资讯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点击数: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