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泉州构筑“经济强市”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2/1/3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泉州构筑“经济强市”


  2001:高平台上快速增长

  [数字]

  ●总量: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37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1%;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0%、11.4%和10.9%。

  ●农业:总产值138.57亿元,增长3.7%。

  ●工业:工业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总产值1785亿元,增长12%,推动经济发展6.2个百分点。新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38家,累计336家。

  ●服务业:举办和参加鞋业、服装、建材、食品博览会及网博会、金门展销会等67场较大型商展,签订项目1007个,合同金额482.63亿元。举办第三届泉州旅游节,全年接待游客675.76万人次,总收入64.4亿元。港口吞吐量2000万吨,集装箱22万标箱。泉州晋江机场旅客吞吐量4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33亿元,增长2.8%。重点建设完成投资21.52亿元。建成或基本建成德化涌溪三级电站二期工程、石狮市引水一期工程等16个项目。

  ●外经贸: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12.5亿美元,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增长28.4%。

  ●财金:财政总收入70亿元,增长19.2%;一般预算收入43.81亿元,增长18.3%。金融系统存款余额700亿元,增长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0亿元,增长34.8亿元;现金累计净投放60亿元。

  [工程]

  增强后劲工程出台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鼓励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成效奖励、扶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强和改进招商前期工作、加快“数字泉州”建设及发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扶持企业上市、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地产市场等政策措施。

  科教兴市工程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正式运作。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项目11项、省级7项。9年义务教育新学制改革顺利实施,泉州一中、泉州五中初中部成功分离。南安、丰泽分获全国、省级“两基”巩固提高先进。泉州师院东海新校区一期竣工,泉州卫校、商贸学校、幼师、德化瓷专升格步伐加快。

  城镇建设工程完成城东、北峰丰州、洛阳秀涂分区规划和泉州古城控规修编,中山路保护与整治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2001年遗产保护优秀奖。38个城建项目稳步推进,中山公园、北门街拓改等工程基本完成,城南片区、沿海繁荣大道丰泽段、后渚大桥等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惠安、安溪、德化、南安总体规划报批或审查工作。各县市城区拓改和给排水、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和培育30个重点中心镇,石狮蚶江获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权,南安水头镇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称号。

  民生宽裕工程扶持3个国家级、14个省级和100个市级龙头企业。永春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安溪被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40元,增长5%。出台《关于开展创建宽裕型文明村活动的决定》,石狮市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晋江市的镇、村均80%以上实现宽裕型小康。扶持50个老、少、边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167个,资金1501万元。组织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588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职工分别达15.4万人、23.8万人和18.5万人。巩固“两个确保”,启动再就业援助行动,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20元,比增6.0%。

  环境优化工程政策环境方面,废止有悖世贸规则和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共减少审批等事项814项,取消规范性文件333件。服务环境方面,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效能建设,抓好8件1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普遍建立公示制等制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法制环境方面,实施“四五”普法规划,严格依法行政。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整规”10个方面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出台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人才引进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方面:一系列市政府令及《2000-2004年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得到贯彻落实,城区、国道、省道绿化和面城、面路、面江一重山绿化初见实效。

  二○○二:应对挑战稳中求进

  侨乡聚焦

  考验

  今年,泉州将面临比亚洲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国际环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70%的美国、日本、欧盟经济同时下滑,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10年来最缓慢的增长;“9·11事件”及美国对阿富汗的打击,使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入世对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泉州来说,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但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和产品必将受到较大冲击,社会就业、政府监管、社会保障体制也面临新的压力。同时,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工业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困难、融资能力差、货款拖欠严重;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难度加大,社会投资意愿不强,后续支撑大项目较少;消费市场转旺基础不牢,物价水平持续偏低等。

  [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5%,力争更快更好些;●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2%;

  ●农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总产值增长12%,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持平;●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9.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举措]

  产业升级制定“数字泉州”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江南电子信息基地。选择100家具有网络基础的企业,导入现代信息技术。指导惠泉集团等6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帮助浔兴集团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完成480项技术改造项目。扶持16家省定成长型企业、80家市重点企业和一批新增长点项目。重点抓好泉港石化园区、江南高新技术园区、秀涂组团和斗尾开发区。加快清等高科技园区建设,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重点扶持“船舶黑匣子”等5-8个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办好第二届泉州“海丝”文化节、第四届泉州旅游节、2002年中国(泉州)民间艺术游系列活动。

  农村经济建好270个市县乡农业基地,抓好走马埭等现代农业示范区,晋江、惠安、南安、石狮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和13个省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片建设。完善五大防御体系,搞好晋江流域防洪蓄水工程、重点旱片治理等建设以及海堤除险加固三期、惠安、洛江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国债项目,建设惠安崇武一级渔港,续建石狮祥芝渔港二期工程。重点抓好250个精品村、示范村的改旧建新。

  扩大内需要扩大投资规模。初步确定江滨路、晋江防洪堤岸线整治、“991”工程、泉州殡仪馆迁建等31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20.03亿元。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建立项目储备库。以福炼一体化项目即将启动为契机,建立石化产业链招商项目库。抓好美国ADM公司谷物加工基地投资项目、南安三晶硅、安溪升汇纺织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烟台万华聚氨酯、三明钢铁厂异地技改等大项目落户我市。加强市场开拓,整合现有市场,重点发展晋江糖果食品、南安粮食花卉、安溪茶叶、惠安雕艺等区域性批发市场。

  城市规划继续完善“半小时城市群”和沿海部分县(市)城镇体系规划,搞好“四山两江保护规划”、“环泉州湾城市及其主要街道景观设计”。加快“东进、南下、西拓”,促使中心城市向最优规模发展。全面动工建设后渚大桥、沿海繁荣大道丰泽段、大坪山隧道及其接线等三大工程,搞好津淮街东段改造、城南片区保护整治及万寿路“洗脸式”保护整治、伍堡公园建设、第三水厂二期续建等项目,抓紧做好城西环路、城北环路拓宽改造前期工作。推行统一建设,停止办理城镇规划区内零星用地审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用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解决农民进城后各种社会福利保障问题。要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开拓以市场经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实行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有偿服务制度,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产业化进程,盘活城市经营性资产存量,挖掘城市无形资产潜力,促进行政直接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变。

  对外经贸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推行招商代理制。引导外资重点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服务业。在巩固东南亚传统地区招商基础上,加大对美、日、欧盟等招商力度,加强与重点客户特别是世界500强、台湾100大企业联系,同时重点向珠江三角洲老企业招商。健全项目责任制,加强跟踪落实,确保泉港10万吨化工仓储码头、海洋二期项目等已签重点外资项目的升级、履约、到资。要积极促进出口。加大对中东、俄罗斯、东欧、非洲、南亚市场的开发力度。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到国(境)外办厂设公司。做好全市近期20个对台招商大项目的规划和论证。

  深化改革鼓励非国有资金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混合经济。建立健全重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推进惠泉公司、名流路桥、亲亲股份、凤竹集团等现有股份公司上市。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探索设立风险投资基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