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参展世界博览会 见证德化陶瓷窑百年沧桑巨变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江门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4 20:03: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参展世界博览会    见证德化陶瓷窑百年沧桑巨变
——福建富贵红官窑文化研究所所长:魏芳汉


  泉州,又称“刺桐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唐代,刺桐港就是我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在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往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为西方堪称比黄金还贵重的丝绸、瓷器。

  德化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瓷都。历代以来,德化陶瓷业因政治、经济变化盛衰轮回,却始终绵延不断。从宋至今,德化烧制的瓷器,享满盛誉的有青白瓷、白瓷、青花瓷、彩瓷等。明代尤以德化何朝宗、林朝景等为代表。当时所塑造的宗教人物塑像,以观音、达摩、罗汉等形象为主,体态匀称,神情自然,衣纹线条优美,衣裙飘然欲动,为收藏界所推崇的精品。现今德化陶瓷博物馆馆藏珍品(明坐岩观音),即为明代何朝宗所作精品。

  到了清代,德化窑以生产青花瓷为主,迄今所发现的清代德化陶瓷古窑址,都发现有青花瓷器,当时制作工艺已非常成熟,代表较高艺术层次。主要作品有人物故事、山水、松鹤、牡丹及一些宗教图案等,并大量生产碗、盘等日用瓷。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德化的白瓷和青花瓷迅速传播,销往海外诸国,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评价,为世界陶瓷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的提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德化陶瓷业进入一段新的发展时期。1915年,德化陶瓷艺人苏学金(博及渔人)的“手制瓷梅花”,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万国博览会即是现今的世界博览会的前身,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运动,迄今已经历了百年历史。可见当时,德化陶瓷已誉驰中外。当时德化陶瓷具有代表性人物的还有许友义兄弟,其作品为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广为收藏。1930年,他们为仙游龙纪寺精心雕制的“五百罗汉”,形态逼真,旷古未有。1940年,当时的福建省政府于永安举办“省工商展览会”,德化陶瓷参展作品除了壶、杯、碗、盘等日用瓷外,还有瓷雕《关云长》、《麻姑献寿》、《精忠报国》、《花木兰》等,做工极为精致,为当时德化窑的代表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陶瓷业遭受重创,销售停滞,生产空前衰落,德化陶瓷业也未能幸免。据1938年10月21日《泉州日报》报道:“德化全县工人失业三千余”,德化陶瓷业一片萧条。随着侵略的加剧,当时瓷器的最大销场香港、广州等地相继沦陷。此后,以日产瓷为主的洋瓷大量进入,德化的陶瓷业遭受重创,浮光掠影,千疮百孔。陶瓷业人员几乎全线失业,朝不保夕。传统制瓷技术濒临灭绝,生产衰落,技术倒退,瓷质低劣,史无前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24日德化解放,德化陶瓷迎来新的纪元。陶瓷生产逐步恢复,窑场重新冒起黑烟,传统的制瓷工艺得到抢救。1951年,晋江专署组织人员办起了国营的瓷厂——国营利民瓷厂、国营德化劳改工厂,并办起公私合营的人民瓷厂,使得奄奄一息的德化陶瓷业逐渐恢复一些生息。1954年德化陶瓷厂重视瓷雕艺术传承工艺的恢复,开始组织建立瓷雕车间,三四年间,生产了以《陈三五娘》、《木兰从军》、《牛郎织女》、《苏武牧羊》、《女民兵》、《母爱》、《爱和平》等传统瓷雕作品,历年展出都广受好评。但接踵而至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德化陶瓷业再受打击,车间被砸、产品被毁、从业人员解散、外销被禁,部分瓷厂转向生产毛主席雕像、毛主席像章及一些当代的英雄和生产人物,题材取向相对单一。特殊的时代,都有特殊的文化印记,特别是见证历史文明进程的瓷器,更直观地为我们留下深刻的时代烙印。德化文革瓷,是艺术与苦难共存,相得益彰而发展的结果,是被束缚的灵魂深处一种独白与挣脱的体现。德化文革时期的雕塑精英们,以极高的艺术造诣,并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和见证者,完整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无奈,主要作品有《赤脚医生》、《田头会计》、《知青读毛选》、《白毛女》、《张思德》等。

  直至文革结束后,德化陶瓷重放光芒,并得到空前发展,大量瓷器相继出口。这里讲述一个“里根杯”的故事。里根参选美国总统前夕,有一位菲律宾商人来到当时的德化红旗瓷厂,要求生产一批带有里根头像的显影杯,以赠送里根的支持者。但在当时,要生产这种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杯子,要得到外交部、省政府的批准。政府首肯后,红旗瓷厂即成立攻关小组,层层把关,终于生产出了惟妙惟肖的里根杯,小小的一个杯子,体现了中国经过文革浩劫后,外交及通商已逐渐步入了开放正轨。

  乱世黄金,盛世陶瓷。国家改革开放后,德化陶瓷业得到长足发展,陶瓷烧制技术全面革新,以电代柴,改进烧窑技术,陶瓷烧制新技术得到了升华。德化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苏清河先生研制的莹玉红,以本地一种含有稀有元素的优质高岭土配合其他原料烧制而成,可与明代象牙白孩儿红媲美,该技术于1992年获得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评会银杯奖。爱德华陶瓷研究所林睦殿先生,主持研究了玉白瓷、玉红瓷瓷种。玉白瓷,细腻纯净,釉色洁白晶莹,该产品瓷土采自高岭珍稀土,十分珍贵,产品在强光透视下,白中呈黄色半透明,似脂如玉,1992年获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雷比那竞赛特别荣誉奖,全国首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杯奖,其作品托珠弥勒、高兴弥勒等曾分别赠送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并为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收藏。2006年9月13日,中央电视台4套《中国新闻》现场直播介绍了以只剩2吨左右的珍稀高岭土为材料烧制的玉白瓷产品。

  2004年初,德化富贵红公司徐少东,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反复试验,终于用比黄金还珍贵的稀有金属钽,在1310摄氏度的高温下,成功烧制了高温红釉瓷。高温红釉瓷,制作工艺复杂,烧制过程中,温控差之毫厘,外观即会走形,且铜红釉对温度也要求极高,温度不够则不成红,过了色即褪去。并且,富贵红公司一向将高温红釉瓷烧制得釉面无针孔,无黑点等瑕疵,实在是难上加难,俗称“十窑九不成”,“千窑一宝”。该公司生产的37*37厘米的《天地方圆》,于2006年8月23日,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二套《鉴宝》栏目,这是自《鉴宝》栏目开播以来唯一入选的当代陶瓷工艺品。

  2010年是德化陶瓷不平凡的一年,是喜获丰收的一年。2010年6月在福州举办的首届中国福州版博会拍卖会上,德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泰先生生前的代表作,高88厘米的瓷塑作品《渡海观音》以260万人民币的高价成功拍出。

  2010年4月,德化陶瓷企业福建富贵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世界博览会联合国馆组委会签约,世界博览会期间,福建富贵红陶瓷艺术品在世博会联合国馆进行展销,并使用上海世界博览会UN标志进行销售。这对德化陶瓷具有划时代意义,是1915年万国博览会德化陶瓷品展示的百年时空握手,情景再现。联合国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100多个场馆中规格最高的场馆之一,德化陶瓷器走进世博会联合国馆,不仅提高了德化陶瓷器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国陶瓷产业整体形象。

  2010年6月,福建富贵红官窑文化研究所工艺美术团队耗时三年零二个月,查阅数千份资料及二十多万文字资料,依托与福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中国第一家陶瓷工艺品纳米技术实验基地--富贵红*紫金高岭土纳米技术研发中心平台,制作出以陶瓷艺术与生肖文化相结合的《富贵红12兽首》,并于9月8日在第14届中国国际贸易洽谈会上,以216万人民币报价展出,引起轰动。

  德化陶瓷传统文化沉淀深厚,厚积薄发。当代陶瓷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形成了德化瓷雕的总体风格,同时陶瓷艺术家们又保持着自己的探索和艺术追求,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当代德化陶瓷,继往开来,烧制技艺更高超,材质更精良,艺术家们在延续祖辈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力求超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赞誉,使得中国瓷都德化在世界瓷雕业上独领风骚,传承美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