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春节防备爱车遭盗窃 十全要领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搜狐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3 23:05:4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春节将近,大家开始购置年货,许多车主喜欢把贵重的物品放在后备厢内,不少车主认为,车有锁还装了防盗系统,把贵重物品放在后备厢里挺保险的。(XMW)

  事实上,春节前正是“轿车后备厢被盗案件”的高发期,交警部门提醒各位车主,千万不要贪图一时方便,把钱款、贵重物品放在车辆的后备厢里,离开车时要带走车内的贵重物品。(XMW)

  记者从各大保险公司了解到,后备厢被盗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一律不赔,除非车身遭受严重损害。另外,在车内发生的物品丢失,也不在车险的保障范围内。(XMW)

  为尽量避免车辆被盗窃风险,北京现代某维修服务站的张师傅表示,车主离车之前,要确认车辆是否锁好,车内是否有贵重物品。春节前是小偷活动猖獗的时候,车内任何类似手提包、钱包以及手机之类的物品,都是不法分子行窃的目标。(XMW)

  因此,车主离开车时要将车内可以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带走,一些不便携带的大件物品要放到后备厢内。(XMW)

  任何时候离开轿车,都要记住及时锁好车门,把钱财物品随身带走,不要在车内留下贵重物品或手提包之类让贼眼红的东西。因看不到诱饵,窃贼便不会下手,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车窗被砸破、车内物品被盗等情况。(XMW)

  需要提醒的是,出行途中,停车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有停车场的地方一定要把车停到停车场内,不要图便宜,将车停在无人看管的地方。如果需要停车又没有停车场,最好是留人在车上看管财物。在到达旅游景区后,也要将车停到指定地点,熄火后紧拉手刹挂上挡。最好将车头调向利于游玩后出走的方向,以免走时车多移不出来。(XMW)

春节将至,正是汽车被盗抢案件的高发时段。“从盗抢汽车案发的情况看,盗窃汽车案件大多发生在深夜或凌晨,案发时段主要集中在深夜11点至凌晨2点。据刑侦部门统计,夜间盗抢汽车事件占案发总数的90%以上。”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侦查人员表示。于是,如何为爱车防盗也就成为车主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说起爱车防盗的装备,从笨重的机械锁到方便的电子警报器再到先进的卫星定位GPS防盗,防盗招数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有了这些防盗装备就可以放心无忧了吗?

  电子防盗器: 并非万无一失

  从上周互动调查的结果来看,车主们最看重的就是中控锁之类的电子防盗器,有91%的读者会在购车时买带有原车中控锁配置的汽车。这也就是说大家更看重电子防盗器的防盗功能。确实装有电子防盗器的车不仅可防盗,且可遥控车门,非常方便、实用。而实际上,这种便利的防盗方式由于车主的大意,也给盗贼留下了可乘之机。(XMW)

  很多车主在锁车时,习惯下车走出几步后再用遥控器锁车。这个“习惯”给盗贼提供了偷盗“空间”。本报在去年就曾报道了几起盗贼利用“电子干扰器”或“解码器”盗窃车辆的案件。案件中,盗贼在车辆周围打开拦截器,通过“解码器”或“电子干扰器”就可以拦截你的遥控器发出的锁车信号,使得车主以为车已经锁着了,而实际上并没有锁。等车主离开后,他们就可以非常顺利地实施盗窃。(XMW)

  支招:最原始的往往最有效

  车主在遥控锁车后,应该再手动检查车门和后备厢是否锁好再离开,这样可有效防止附近的犯罪分子得逞。此外,也可以在爱车已经装了电子防盗器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方向盘锁或挡杆锁。(XMW)

  后备厢被盗:盗抢险也无用

  不少私家车车主喜欢把买来的物品一股脑儿装进汽车后备厢。近年来盗窃车内财物案件呈现多发态势。尤其是节假日前后,汽车后备厢更容易成为失窃的“重灾区”。很多车主认为自己买了“盗抢险”,就可以放心无忧了,而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XMW)

  “我投了盗抢险,车内的现金或贵重物品失窃却无人理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少车主的车内物品被盗后,都不能理解保险公司为什么不给赔偿。(XMW)

  对此保险人士表示,根据合同,盗抢险的保险责任一般包括两项:一是保险车辆(含投保的挂车)全车被盗窃、被抢劫、被抢夺,经县级以上公安刑侦部门立案证实,满三个月未查明下落的;二是保险车辆全车被盗窃、被抢劫、被抢夺后受到损坏或车上零部件、附属设备丢失需要修复的合理费用。与此相对应的是,诸如“非全车遭盗抢,仅车上零部件或附属设备被盗窃”等情形都是属于盗抢险的责任免除事项,是不予赔偿的。所谓盗抢险承保的范围其实仅是车辆本身,像现金、电脑等被放在车内的物品丢失的话,保险公司多数都不予承保。支招:别留财物让贼“眼红”

  无论是后备厢还是驾驶及副驾驶的位置,都不要放包、现金及贵重物品,避免小偷铤而走险。停车之后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最好将车的后备厢的锁换成防盗的锁,并将车停放在由专人看管的停车场内。(XMW)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