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即将出台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瓷都热线http://cid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1/5  文章录入:不详  责任编辑:不详

国家教育部酝酿已久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即将浮出水面。课改方向中新注入的一些基本制度是比较明确要实施的,比如走班制、学分制、弹性选课。这意味着,从2004年开始实验的课改,将带来高中教学的大“变脸”。
关心教育的人会发现,这条新闻的价值绝不亚于当年恢复高考制度,因为它对教育的影响将是全面的,长远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划时代的。
走班制、学分制、弹性选课制、修满学分可以提前高考……对于学生来说,其意义也许不止意味着从此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前毕业,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这么简单。首先,学生有了更大的选课自主权。学生从此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多花时间,拿到学分,改变以往不管自己好恶一定要读某门课程的尴尬局面。在这个前提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句教育界喊了多少年的口号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其次,此举肯定了偏才的价值。过往的教育评价体制过于强调通才的重要性,只有门门课程成绩优秀,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得高分,才有可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这样,某方面特长而又有严重偏科的学生就难以得到承认,他们的才华就有被埋没的可能。学分制是个总目标,要达到这个总目标学生们可以各显神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来,通才可以到达这个目标,偏才也未尝不可。
新制度对学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于学校而言,打破以往统一有序的教学常规,采取更灵活的制度,除了观念的更新外,对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学校就要以更民主、更科学的方法管理好学校;对于教师,新制度更是一块试金石。弹性选修制意味着学生可以选你的课,也可以不听你的课。这要求教师既要有服务观念的更新,也要有技术层面的进步。
与此同时,高考制度也要相应地作一次“谐振”,才能协同完成教育改革的一揽子计划。如果高中教学的“源”已清,而决定高中教学方式命运的高考的“本”未正,那么所有的前期努力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如何在兼顾高考的选拔功能,而又弱化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作用,的确是摆在有关人士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要解决好不容易。但无论如何,高考改革力度、深度要与高中教学体制改革保持一致,否则就难以保证所有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值得补充的是:中学是为各方面知识打基础的时期,“学分制”的尝试、对偏科学生的肯定,当然都应在此前提下稳步开展。(XMW)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