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一轮创牌活动方兴未艾 德化陶瓷大步迈向品牌输出
作者:郭仙仙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1 4:04: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贸易摩擦增多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德化陶瓷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压力。然而,德化陶瓷业仍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县陶瓷产值58.81亿元,增长25.0%。今年1月至6月,全县陶瓷产值达33.81亿元,同比增长23.5%。

  品牌联盟全面推进

  “德化的陶瓷太精致太漂亮了,在韩国还没见过这种工艺,尤其是陶瓷做的菊花,工序复杂、技艺精湛,非常美丽。”日前,在汇集了德化十多位工艺美术大师的近千件陶瓷精品的中国瓷都·德化盛文陶瓷青岛营销中心,一位韩国客商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自此,德化在全国的陶瓷产品营销点已达近30家,逐步形成了集生产、配送、销售为一体的营销体系,进一步打响了德化陶瓷在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化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在全国参展、设立营销点,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目前,全县陶瓷生产企业已达1100多家,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齐头并进的陶瓷产业格局。

  近年来,德化提出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工艺大师品牌的战略,加强新一轮品牌宣传。2003年,德化被授予“中国瓷都”称号,区域品牌声势与日俱增。随后,该县以“中国瓷都·德化”为主打品牌,积极扶持重点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其中冠福、佳美、辛默楼、富贵红、国瓷苑、儒苑礼瓷等一批知名度较高、品牌形象较好的品牌示范企业,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县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名牌2件,中国陶瓷行业名牌6件,中国出口名牌商品2件,省著名商标13件,省名牌产品7件。此外,该县还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17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8人,逐步形成老、中、青陶瓷艺术人才梯级队伍。

  品牌助推拓展市场

  作为我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及千年古瓷都,德化的优势何在?顺美集团董事长郑泽洽告诉我们,就一个圣诞老人,外国客商曾经下单给越南、潮州等地的陶瓷企业,然而最终还是找到德化,找到我们。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位外国客商到德化,看陶瓷样品,下订单。

  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中,顺美集团公司生产的19万件工艺瓷——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队员的陶瓷肖像纪念品,被抢购一空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顶级足球赛事纪念品生产授权的门槛之高,令多少商家望尘莫及。而顺美陶瓷作为出口名牌产品,却跨过这道门槛并分得一杯羹。

  长期以来,德化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向国际,到欧美等国家举办或参加展销(洽)会,到境外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创建企业窗口,全方位拓展陶瓷市场。顺美集团公司就是德化首家设立境外公司的企业。从2000年开始,该公司先后在欧洲设立顺美集团(欧洲)总公司、顺美集团(德国)有限公司、SMG(德国)工艺品设计策划中心。由于要不断适应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工艺要求,这使顺美不仅拥有世界性的技术、理念和视野,而且也促进了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国际接轨。目前,美国、欧洲、东南亚等一大批客商已成为德化陶瓷企业的固定客户,德化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品牌瓷都魅力四射

  在深圳文博会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泰的“渡海观音”拍出60万元,而在德化陶瓷街,造型、尺寸都相当的一尊“渡海观音”售价却只有几百元,品牌的附加值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瓷都”等称号先后花落德化,德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德化也逐步实现了由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的转变,形成了产品、企业与区域三种品牌的良性互动。

  陶瓷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德化在城关集聚了10万多名工人,形成了强大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了大城关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达57.43%。同时,陶瓷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解决了“林瓷之争”,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7.3%,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绿色资源。此外,1100多家的陶瓷企业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今年下半年,德化还将建立“品牌德化”宣传网站,同时筛选、整合部分诚信经营、有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和部分工艺美术大师,组建德化陶瓷品牌联盟,共同维护生产和经营秩序,打造“中国瓷都·德化”良好品牌形象,以此带动优势产业发展,实现“德化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的目标。□郭仙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